風洞有個“女兒國” ——奔出東洋沖之泉灣記事② ★作者劍夫子 【題記】童年一去不返,家鄉也難得回去(ti),但我們還有回憶…… 【上篇回放】泉灣是寧靜的,又是熱鬧的;它沒有地利之便,卻吸引粉絲無數;它很小很小,隻是一個生產小隊(組),卻又很大很大,是一個超級大戲臺,演員來自風洞/分水/大巖甚至涼水。主打陣容都是“旦角”①,一律使用本地方言…… 泉灣,就這樣處處矛盾,充滿了哲學意味……【說明】①旦角:戲曲中的女性角色,又分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如《鍘美案》的秦香蓮,《新白娘子傳奇》的白娘子和小青,《穆桂英掛帥》的穆桂英等。 ★泉灣是個大戲臺,簡直就是“女兒國”——風洞簡裝版的。隻不過沒有唐僧,打眼睛的幾個男性,要麼是快樂的“王老五(單身漢)”,要麼就是我們這些“趕腳”的小屁孩兒,算是有點孫悟空的模樣吧? 地球人都曉得,中國有個《西遊記》,《西遊記》有個“女兒國”。唐僧師徒,西行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卻險些在“女兒國”翻了船。眼前晃悠著女兒國王傾國傾城的美顏,耳邊回旋著“女兒美不美”的煽情樂曲,一心向佛的唐僧險些把持不住……不過風洞版的女兒國,可沒有貌若天仙的女王,隻有唱不盡的洗衣歌,講(港)不完的家常話。 就是這門一個小碼頭(地方),竟然讓風自洞都有了“時差”。泉灣總是醒得最早,它的早晨是前奏是序幕,也是高潮,整個白天加晚上,都成了尾聲。夜幕降臨,玉兔(月亮)東升。有一些急性人,吃完夜飯,洗了澡,就背上一家人的換洗衣服,急急忙忙走向泉灣。 於是,朦朧的月色下就響起了棒槌聲,溝畔閃爍著幾點昏黃的燈光,還有蛙鳴,還有蟬叫,加上偶爾幾聲狗吠,更烘托出泉灣的寧靜。 這是泉灣的常態,是它固有的節奏,例外的隻是年底和正月。 莊稼人一年忙到頭,田裡的活兒,地裡的活兒,總算忙完噠。最後一個重頭戲‘就是“忙年”:男人們忙著上山砍柴,為來春的連陰天作準備;女人們忙著打掃洗刷,一家人裡裡外外都要洗,尤其是床上的被窩鋪蓋帳子,全都要換下來洗一遍。日子雖然過得緊巴,甚至有點苦澀,但是要過(個)乾凈年,各人(自己)舒服,正月間待客也有麵子。 於是,泉灣就變得超級熱鬧,一天到晚都沒有消停的時候。 這裡是女子的世界,幾乎就是現實版的“女兒國”。如果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那麼泉灣就是一個超級大戲臺。尤其是那些30歲左右的女性,每個人都是本色演員。自帶節目,又各不相同,南京城隍(廟),BJ土地,家長裡短,比起那些農村題材電視劇,當然是純粹的“路邊社”消息,是家庭簡裝版,但更加生動有味,絕對原生態: 張家麼嗲的牛伢兒跑了,吃了卓家(ga)媽的麥子;楊家二嗲的羊伢兒拉斷索噠,啃了張三娘的菜;周大娘屋裡雞伢兒不見噠,天天罵【jue決】人;六嗲的四寶又考起兵噠;吳家二嫲娶個狠媳婦,昨日兩婆媳吵架噠,半天沒住嘴巴,沒分出輸贏;吳家麼姑兒的黃瓜不見噠,也不曉得是哪幾個猴子伢兒“偷”噠…… 公社張書記不像個大乾部,麥草帽兒一戴,大手巾一抹,栽秧割穀,一身泥巴,跟老百姓一樣的;王家老大當兵,從包頭回來噠,見人就裝煙;福章有福,找個乖媳婦兒像畫兒上的;昨日趕場搞遲噠,的確良都賣光噠;今朝夜間大隊放電影,就是不曉是麼得片子,要早些去占碼頭(位置)…… 其實,洗衣也同樣要早些去占“碼頭”的。靠近泉洞的地方,隻有幾十米,是最好的嘉賓席。那裡的水最清亮,那裡的水最溫暖。泉灣慷慨大方,全部免費,沒有出售一張門票,所以也就沒有固定的位置,“先到為君,後到為臣”,大家都自覺遵守這個規矩…… 哎,泉灣是個大戲臺,簡直就是女兒國,一年四季,從早到晚,本色出演不歇場,從來不興節假日。洗不完的衣服,講(港)不完的白話,就像泉灣的流水,永遠流不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