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有跡可循的命運(1 / 1)

未見遠山 半笙零落 3216 字 2024-03-17

陌上花開,故人當緩緩歸已,可先是在黑暗中,後有曉霧,當天開見明,真相大白。卻已經是在各自的道路上,觸手可及,也應是遙不可及。   當時總覺得未來遙遙無期,一天一天期盼著新的生活,新的旅途。但是卻以為故人總會在身畔相伴,事與願違的是跌跌撞撞地走了一段,才知道這段旅途隻有你一人。年少時,那個陪你笑,陪你哭,陪你對詩,陪你發瘋的人卻是擦肩而過。   人就是這樣,非要用失去驗證價值。用失去學會珍惜,或許人的本性就是如此的賤。   我的故事就是一個得到而又失去的故事,時間還要追溯到........   高二分班之後,我們在一個班級裡。在理科班中,女生可以理解為珍貴保護資源,在他們那個班級中男女比例高達1:9。六十多個人的班裡,隻有六個女生。很不巧的是在這個班的女生都是文靜,老實的,並沒有很耀眼的表現,比如每個班級裡都會有的顯眼包,還有那種接話茬的“捧哏”。   我們的班主任是一個有些油膩的中年人,無論何時見麵,他都是穿著一副小領導腔調的衣服,不大氣,但是能讓人知道他是領導。有些發福的肚子沒有影響他對於自己的那種自信,他帶著一副眼鏡,帶得一絲不紊的,換一種說法就是他一直戴著眼鏡,並且看人的時候總是不給人看到他那雙狡黠眼睛的機會,隻能透過鏡片去看,但是帶上了鏡框,讓人放下防備。與之相比的便是他的初中班主任,他的初中班主任去跟同學聊天時,更傾向於交心,他願意去了解學生的想法。因此經常的是不帶眼鏡看人,或者是低頭用額頭和鏡片的空隙通過眼睛看著你。哪怕他可能看不清你,但是你能看清他,也就能看到那份對於學生的尊重,還有那份信任,你隻是看著那雙眼睛就是心安,你知道這位先生不會指責你,更不會用年齡和閱歷去一票否決你。就像是一個知心的朋友,他的年齡,閱歷是幫助你以另一種角度去看待事情,讓你去了解去更多的選擇。   我的這兩位班主任都是年級主任,暫且稱呼他們為A主任和B主任。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高中的學生更加叛逆,A主任對於學生往往是采用的恫嚇和脅迫,動不動就是回家反省或者是記過處分,而B主任和我們的學習相比,更在乎的是我們的身心,但是對於一些學校的規定,比如不能早戀上,大多都是差不多的。   A主任不高,行頭就是一個典型的小領導,叫林李甫,他大抵是一個封建的人,偏偏是自己不受上天承愛,也要讓他人不舒服,單單是見不得意外。但是若是不受,又怎麼會有今日的威風呢?原來是與命運的爭鬥罷了。   你若是一開始就是個成績不錯的同學,那你就一直需要是一個成績不錯的同學,無論是因為什麼,都是自己的原因,自身的態度除了問題,成績下降,那必然是看小說,談戀愛,玩手機。這裡的成績不錯,又是一個很唯心的東西,就是他沒有了解過你,但是可能會根據多年的經驗之類的“知道”你的水平。   或許他真的很有教育水平吧,能夠想到各種方式壓抑,壓力學生,讓大家能夠主動或者被動的學習。至於抑鬱癥這種東西,其實算是一種說辭,或者換一種他的說法,就是太矯情,太溺愛造成的。但是其實在那種小縣城裡麵,很少人去知道心裡也能是出問題的,認為的生病隻有是身體上麵的,發燒,咳嗽,頭疼這一類的。在那種每日被打擊的生活裡,或許這種小地方的學生隻能是自己舔舐傷口,或者是與三兩好友一敘舒心,謀得安慰,攜手向前,不乏有心大者,一笑而過,並無些許在意。   女生占據在中間前兩排,還有兩個男生坐在第二排的兩側。在上了高中之後,大多數情況都是,男生和男生一起坐,女生和女生,可能是為了方便同學們學習吧。若是和異性一桌多多少少有些不便,或者說是有一些東西會影響注意力。她呢作為女同學中較高的,自然是坐在第二排的位置,而我的身高,並且我是高一在普通班中,可能當時林老師認為我有可塑性吧,因此就把我放在了中間第三排的位置,也就是她的身後。但是我們的故事並不是從這裡開始的,我們在這個時候沒有聊過天。她是一個很內向的女生,而我可能真的是帶有些許封建,對於和女生聊天,敬而遠之,認為那是很不正確的事情,一向健談的我,在和女生聊天時,總是放不開的,可能幾個人一起的話,大家都說,覺得才合理,能放的開一點。我生怕單獨和女生聊天,被人誤解為喜歡,可能是我的想法很脫離時代吧。   總之,當時我們連交談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交往的。   後來,由於一些事情,我的位置被調離了這裡,我們還是沒有說一句話。甚至一直我都不知道她是什麼樣子,也沒有在意過她的聲音。   而我們後來僅有的兩張合照,一幅是畢業照,一幅是在寒假中我們去拿作業,她姐姐拍照給她媽媽報備,偶然拍下的。   畢業照上,我在倒數第二排的最右邊,她在最底下一排的女生的中間。   另一張照片上,我們相向著出發拿作業。照片上我們低著頭,拿著同一樣作業,沒有說話。當時其實我們是處於熱戀期的,隻是覺得尷尬,不想在同學們麵前展示關係,因此就裝作沒看見,起碼,我沒有看她的臉。   每每回想,我都沒法想到我們之間究竟是否有緣分呢?還是年少的風,帶著朦朧無知的霧,讓我們看不清彼此的心,摸不透對方的想法,隻能是將遺憾留在青春。   或許我們之間的命運就是如此,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我們在道路的兩端出發。剛開始,我們隻是能看到對方的輪廓,缺愛的兩個人,懷揣著躁動的心,好奇的期盼著對方,隨著慢慢靠近,我們看到了對方的美好,陽光是如此炙熱,哪怕是看著都會覺得暖,後來我們慢慢看到了,內心中埋藏的泥垢,初知隻想的是去治愈,當升學的壓力,淒慘的成績,勞累的父母站在你的心前,你躊躇不前,人情已經把我們套牢。我們不敢去違逆心中的道德,我們不敢去做自己意識中的怪咖,隻能是在自己的道路上繼續走著。   最後,我們再回首時,已經沒了當初的悸動,所剩下的隻有執念,當步入社會時,更沒有勇氣去做怪咖。甚至不敢去奢望能再見一麵,再見一麵的意義有什麼呢?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狼狽嗎?   兩個缺愛的人,之間是容不下壓力的,社會已經把他們壓到暗處,隻能躲在泥濘處。麵臨人生的變數時,一個想的是未來,一個想的是當下,矛盾爆發,愛意崩塌。對於缺愛的人來說,對方炙熱的愛意仿佛是把她放在火中烘烤,隻有當想方設法地回饋這份愛意,才會覺得安心,當無暇安置這愛意時,隻會讓她越來越疲憊,越來越如坐針氈,畢竟愛意是不能精打細算的,這個時候隻有放下才是最好的吧。   也許路會重逢,重逢時,莫道,經年苦,故人長與短。若能一笑泯,便是無悔。   希望可以能夠在一個溫暖可靠的地方,彼此治愈。這一路哪怕真的很苦,但是真的很酷。   對的人,會站在你的前途裡,ta不能看著你跟ta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