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射戟(1 / 1)

南明見聞輯 默不求聞 3451 字 2024-03-17

午後時分,朱賢政接到了標營總兵官的命令,要我們收復豐縣和沛縣。而我們這一營則被指派去收復沛縣。   這一消息宛如貢院考試結束前揭曉了答案,我們欣喜若狂,迅速整理武器以及自製的攻城器械。   而老錢在這時居然也高昂了一曲,所謂:   “彥章打馬上北坡,新墳更比舊墳多。   新墳埋的漢光武,舊墳又埋漢蕭何。   青龍背上埋韓信,五丈原前埋諸葛。   人生一世莫空過,縱然一死怕什麼?”   聽完這一曲後,我們倒是詫異老錢居然還有這一手。   而朱賢政止不住的點頭,甚至說到時候要給他配兩個人以作軍樂。   要渡河、要渡河。   隨著夜色降臨,我們如同潮水一般渡過那條熟悉而又陌生的黃河,踏上了徐州北部這片既陌生又熟悉的故土。   在渡河之前,賀大成再三叮囑朱賢政,強調要以大局為重,務必在沛縣周圍挖好壕溝,以防清兵的突襲。   行進不到兩裡地,我們便能遙遙望見城池的輪廓。隨著一路警戒,我們選擇在前方的一個臺子為中心,開始挖起了壕溝。畢竟,挖溝可是我們大明官兵的拿手好戲。   忙碌了整整一夜,天剛蒙蒙亮時,我們才在這個地方紮下了營寨。而這時才看得距離沛縣也僅有兩三裡的路程,我們的進取之心溢於言表。   張老六不禁感慨萬分,湊近朱賢政問道:“這裡叫什麼名字啊?”   朱賢政遠遠眺望城池,隨後答道:“射戟臺,就呂布轅門射戟那個地方。”   ---   城外的人忙得熱火朝天,城內的人卻也並未閑下來。   被委任沛縣知縣的胡謙光看到我們乘夜渡河一邊急忙打起了報告,一邊請著在縣城外曲防集駐軍的兵備道章於天請來城裡議事。   晚上看著江麵上火光沖天確實是有點駭人,章於天張口就說有三萬高兵渡了河,立刻就離開了縣城回到了曲防集去整理軍務。   胡謙光還等著章於天率領著他那幾百人馬去沖一沖明軍把明軍趕回河對岸去呢,結果就在縣衙等到了這位兵備道的命令。   胡謙光見到了章於天派來傳令的親兵,麵對親兵傳來的消息,胡謙光難以置信:“他就要撤走了?擅離職守,擅棄國土,他就不怕本官參他嗎?”   親兵理直氣壯:“俺家主子來前就吩咐過了說了,俺家主子是堂堂舉人出身,又是漢軍八旗的,俺家主子的主子還是當今攝政王。你胡老爺隻是個破知縣,俺家主子說了你他娘的哪來的本事命令我?”   胡謙光聽到這真是沒被氣個半死,隨後這名親兵繼續說道:“俺家主子還說了你胡老爺要是也想走,那俺家主子也可以帶你一起走,就按著今天的實情報個三萬高兵圍了城所以撤走了。你胡老爺要是不肯走,給蠻子抓了,那也不關俺家主子的事情。”   隨後看著胡謙光脹紅的臉,這名親兵居然繼續說道:“俺家主子說了,頂多就等你一炷香的時間,您要是不走,俺們兄弟們可就撤了”   胡謙光沒了辦法,也隻能無奈收拾縣衙的東西準備撤退,這名親兵居然還有話說道:“胡老爺,俺忘記說了,俺家主子的意思是總共給你一炷香的時間要到曲防集去的。”   麵對囂張如此的親兵,胡謙光隻得匆忙應對:“那你倒是幫老爺收拾啊!”   這名親兵居然坐了下來給自己沏了茶:“俺又不是你的奴才,胡老爺自忙著,俺等時間差不多了就坐船過昭陽湖回曲防集去了。”   ---   在營內弟兄開始抱怨之前,我們的探馬就已經打探到了城北的大軍有開動的跡象。隻是隔著一條大湖,也看不正切,就匆匆回來了。   除了極少部分的人像我一樣見過韃子,知道韃子不是茹毛飲血的人物。我們營裡全部人都沒有和韃子交手過,所以早上開始就開始嚴陣以待了起來。   隨後午間的時候,朱賢政就被喊了去標營總兵那邊議事。等朱賢政走了,營內人心就開始懈怠了起來。   畢竟韃子的人馬駐紮在一片大湖後麵,即使真的要突襲我們,也應該是攻擊其他營盤。   於是張老六在用過飯後居然提出了一個想法:“我說我們也來個轅門射戟吧,看看我們這的弓手有沒有這樣的好漢。”   很快這一意見就得到了幾乎全營的一致通過,沒同意的倒黴蛋們就被張老六勒令去看守了營門,連觀賽叫好的權利都被剝奪了。   按照一百五十步的距離立了一把大長戟作為目標、報名的弓手們圍在臺子前後躍躍欲試,而其他看戲的弟兄們則圍在外圍環成一圈。   前麵登場的幾位弓手或是力度不足,就是力度過大,居然都未能觸及長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倒是引來營裡將士的一片哈哈大笑了。   直到下午日頭西沉時分朱賢政才從賀總兵那騎馬返回,回來路上就遠遠瞧著有人從護城的小河裡爬了出來。   朱賢政一時警惕心大作,快馬搭著弓就準備放箭。而等到這三個人從小河裡爬出來以後居然就對朱賢政來的方向磕起頭來。   等到朱賢政來到身側才發現原來就是前幾日渡河過來想要帶路的鄉親,而這三個老漢口裡也在說著:“朱老爺,韃子們都跑散了,就剩百來個無賴還留在城裡耀武揚威。請快跟老漢去收復縣城吧。”   朱賢政連連點頭說著回去盡發我們這一營兵收復縣城,於是就帶著這三位老人往我們射戟臺的大營走去,然而越臨近越覺得不對勁。   營門外竟然無人把守,而他走進營內,發現眾人圍成了一個大圈,環繞著射戟臺,不時傳出陣陣喝彩聲。   朱賢政隻能一腳放倒一個弟兄,然後才擠出一條路。   眼見著眾人圍繞著中央的大長戟,地上散落著無數箭枝、而一群人聚攏在射戟臺上,正中間一個兵丁滿麵春風,得意洋洋,還鼓搗著手上的弓念念有詞。   而旁邊,一小群人正拿著軍營的鼓和鑼,居然也熱烈地敲打起來。中間領頭的一個人高亢的歌聲清晰得傳到朱賢政耳邊:   “一箭正中畫戟上,教你兩家收兵罷刀槍。”   老錢居然還耐不住性子,接著唱道:“這一箭解和了兩家仇冤。”   ---   命左春坊衛胤文以原官兼兵科,監高傑軍西討——李清《南渡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