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鐘漸漸地入了物我兩忘的狀態,在元神眼對文氣的解析之下,已經不是抄寫了,滾滾文氣席卷而來。 觀想圖自行運轉,煉化著文氣,推動他的修為節節攀升。 而且考題的精義也隨著文氣綻放,腦海中靈光點點,仿佛自心靈而生,濃鬱的文氣代替他寫作,甚至凝成了一副卷軸飄浮在頭頂,這就是吳敬梓口中的錦繡文章。 據傳,上古先秦時期,孔子的七十二門徒多數能做出錦繡文章。 初時,秦鐘的字跡尚顯稚嫩,可寫著寫著,在文氣的影響下,一筆一劃,越發的工整優美,他完全不曾留意縣令就在不遠處看著自己。 心性自足,圓滿而又喜悅。 很多人也驚訝於秦鐘表現出的異象,可是有縣尊在場,沒人敢發出聲音。 “嗯~~” 吳敬梓捋須點了點頭,小小年紀,居然能作出錦繡文章,並且容顏俊美,越看越是歡喜,倒也不走了。 漸漸地,天光放亮,一行身影快速走來。 一名書吏提醒道:“堂尊,大司成來了!” 吳敬梓轉頭一看,正見以李守中以首的數人趕來。 “下官見過大司成!” 吳敬梓躬身施禮。 “莫要打擾了考生!” 李守中輕聲擺了擺手,也留意到飄浮於秦鐘頭頂的錦繡文章,強壓下內心的震驚,問道:“這是誰家的學子?” 吳敬梓道:“此子叫名秦鐘,乃已故工部營繕郎秦邦業之子,說來與大司成還沾著些親呢。” “哦?” 李守中現出訝色。 吳敬梓笑道:“他的姐姐,嫁給了寧國府的賈蓉。” 對榮寧二府,李守中實在談不上什麼好感,他的女兒在榮國府守活寡,卻無能為力,每每都後悔將李紈嫁給了賈珠那個短命鬼。 而秦鐘的那點親,比連襟還遠了十萬八千裡。 “確是錦繡文章吶,秦邦業有子如此,足以含笑於九泉,匆要驚動他,本官去將此喜訊稟報聖上!” 李守中略一點頭,轉身即去! 吳敬梓與一眾吏員的眉宇間,同時現出了振奮之色! …… 永明帝確是宵衣旰食,連夜與內閣商討了對天津衛的救濟,這會子,剛剛用過早膳,正由元春為他按摩著太陽穴。 元春已經被他調到了身邊當女官,不過還未冊封為妃,他難得的閉上眼,休憩片刻。 可又不能真的閉眼去睡,紛擾的國事,壓的他透不過氣來。 “聖上,國子監祭酒李守中求見。” 戴權進殿,小聲喚道。 “今兒不是春闈麼?他來見朕做什麼?宣他進來!” 永明帝微訝,揮了揮手。 “是!” 戴權給個小太監打眼色。 小太監轉身而去,沒一會兒,領來了李守中。 “臣李守中叩見聖上!” 李守中躬身施禮。 國子監祭酒,雖然品階不高,卻是清貴中的清貴,李守中沒下跪,永明帝也不便太過於計較,隻是問道:“你不去讀你的聖賢書,來見朕做什麼?” “稟聖上,縣學考場出了文氣……” 李守中如實道出,不提任何建議。 “哦?” 永明帝驚訝的直起了身子。 元春退後幾步。 “恭喜聖上,賀喜聖上!” 戴權笑道:“近來京師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但終究是邪不壓正吶,出了文氣,許是兆示著邪氣將衰。 奴婢聽說,春秋時也是邪祟百出,孔子率七十二門徒,三千弟子周遊列國,鎮壓邪祟,有句話叫什麼來著? 對了! 是春秋出,亂臣賊子懼! 這確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啊,奴婢願隨李祭酒去往大興縣學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嗬嗬~~” 永明帝頓時心情大好,笑著揮手:“文氣到底有沒有用還不好說,朕親自出宮去看一看,戴權你安排下,莫要驚擾了百姓。” “這……” 戴權有些遲疑。 明朝皇帝自正德之後,基本上不出宮,以致耳目閉塞,本朝吸取了教訓,雖有文官竭力反對,但皇帝一句話:汝等欲效東林黨乎? 文官立刻閉嘴。 在大離建國之初,朝堂曾激烈辨論明朝的興衰得失,最終一致認為自萬歷年間興起的東林黨是黨爭之始。 不拘是誰,一俟被扣上東林餘孽的帽子,仕途基本上宣告完蛋。 戴權主要是為皇帝安全著想,不能表現的太爽快。 “誒,京城乃首善之地,朕微服前去,誤不了事兒!” 永明帝不悅道。 “是!” 戴權勉強應下。 沒一會兒,永明帝換上便服,帶上些化妝成尋常人的番子和錦衣衛,與戴權及李守中去往大興縣學。 吳敬梓一看皇帝來了,色變之下就要下跪,戴權扶住道:“聖上隻是過來瞧瞧,勿要驚擾了學子,該怎樣還怎樣。” “是!” 吳敬梓輕聲應下。 永明帝如個中年員外,一件長襖外麵披著件刺繡鬥篷,隨意行走。 沿途所見,確有零零星星的乳白色文氣發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實屬千古未有之奇觀,夾雜在雨絲中撲麵而來,竟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不禁捋須道:“看來文教當大興啊!” 李守中察顏觀色,小聲道:“聖上,諸聖雖已不在人世,但精神長存,臣以為,不妨於秋闈之前祭祀儒門諸聖,許是能以香火召喚諸聖精神,庇佑國祚蒼生。” 永明帝眼神微凝,自本朝以來,提倡實學,以對沖儒家的影響,如果舉辦祭典,無疑將提升儒家的影響力,指不定就走了前明的老路。 不過隨即,永明帝又啞然失笑,天下已靡爛如斯,自己還有得選麼? 難不成去指望那些和尚道士捉鬼降妖? 相對而言,和尚道士更不可靠。 於是道:“此事在春闈過後,先交由內閣議一議,擬個章程出來,你也去議!” “聖上聖明!” 李守中喜色一現。 “咦?” 不經意間,永明帝走到秦鐘所在的棚子,輕咦了聲,就見一名年幼的學子頭頂,飄浮著一方乳白色的文章,脈絡紋理如同錦繡織出,極具視覺沖擊力。 永明帝怔怔看了會兒,才道:“這便是錦繡文章?” 李守中道:“正是,能書寫錦繡文章者,至少是聖人門徒之姿,孔聖七十二門徒,多數作得一手錦繡文章。” “誰家的學子?” 永明帝又問。 李守中道:“此子名秦鐘,是已故工部營繕郎秦邦業之子。” “秦鐘?” 永明帝喃喃念叨,多看了眼,便掠著棚子走過。
第23章 層層上報 皇帝親來(1 / 1)